2023年2月24日上午,国新办举行新闻会,介绍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”有关情况.以下为回答记者提问的速记节选:
记者提问:对于企业来说,创新关系到是否能够长远的发展,党的二十大提出,要强化企业创新、科技创新主体这个地位,所以想知道,科技部在这方面会怎么落实?尤其关心是否会出台一些支持企业,特别是科技型的企业的政策措施?谢谢。
吴朝辉:党的二十大对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出了明确的部署,这个部署从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,转化成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。这至少有两个表明:第一个表明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里面的摆位,进一步的升高。第二个表明企业在全链条的创新环节,企业发挥更大的作用和地位。
企业可以在原来的技术创新、产业孵化、产业创新、成果转化方面继续保持主体地位,同时也希望企业在基础研究、应用基础研究发挥作用。
把企业明确为科技创新的主体,是科技来支撑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。我们从两个维度来落实这两个必然性,从企业角度来看,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,直接面向市场,对产品创新、产业创新非常敏感。同时,企业也是科技需求的主要提出者,也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最终的实践者。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,企业是拥有了最活跃的创新力量。
第二个维度,科技来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维度,我的经济已经转向了创新驱动、高质量发展的阶段,所以要求企业作为创新链和产业链结合点,所以企业在这个节点上要发挥黏合作用甚至是牵引作用,从而统筹贯通企业。基础研究、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的链条,同时要求企业在应用技术研究、基础研究以及前沿技术的研发投入更多的力量。这一点也是世界主要的科技强国的通用做法和成功借鉴。
所以面向科技的高水平的自立自强,要求企业能够有更大的责任来完成这个任务。直面未来的新的要求,企业能不能真正成为创新的主体,关键要问企业有没有能力来带动更多的高校,更多的科研院所,共同来推动目标导向的高水平的科研活动,同时要看企业能不能建立起围绕创新的激励机制,吸引和凝聚更多的高层次人才,共同产生市场的价值。
同时,关键还要看这些企业能不能、会不会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国际合作。现在的企业基本是国际竞争的企业,所以能不能开放式创新实现共赢。所以这些关键问题就是要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的能力。
所以,有创新才有发展,不创新没有出路。所以科技部按照中央的部署,近年来一直在政策、要素和项目等方面,持续发力,支持企业提高创新能力。同时,具体来讲,就在创新的决策、研发的投入、科研的组织以及成果转化这几个方面加大支持的力度,具体来说,做好四个强化来提高企业的主体地位。
第一个强化,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的决策方面的主体地位,我们持续在支持企业在更大范围、更高深度参与国家的创新决策。具体的做法可以包括吸纳更多的企业界的科技专家进入专家库,做专家层面的咨询。也可以建立起企业、科技人员座谈会的制度安排,同时也可以有规律的引导企业围绕国家的重大战略开展研发,这个主体很重要,参与创新决策。
第二个强化企业在研发投入上的主体。据统计,2022年企业的投入已经占了全社会投入接近四分之三,这是个很好的趋势。我们一方面继续加大支持企业科研研发投入,继续落实关于企业研发的加计抵减扣除政策,同时扩大范围,使得支持企业在基础研究、应用基础研究、引导基础研究,同时我们建立起金融来支持企业创新的工作机制,打通金融科技和产业的链条,使得企业在这个链条当中,通过科技创新能够创造市场的价值,有获得感。
第三强化企业在科研组织的主体地位。据统计,我们的研发计划当中,企业参加或牵头的已经接近80%,所以我们继续做好这项工作,使得更多的企业能够牵头组织国家的项目,也鼓励更多的企业出一些需求,发挥企业出题人、答题人以及阅题人的工作。
第四强化企业在成果转化方面的主体地位。据统计,2022年从全国的技术市场交易额来讲,已经达到了4.8万亿。从提供方和吸纳方来讲,吸纳方的企业占比已经超过80%,这是很好的信号。我们要继续支持这个信号。
具体的做法是推动深化进一步的优化政策,支持企业作为成果吸纳以及提高成果的转化能力。同时推动技术教育市场以及技术转化机构的有效互动,从而构建起高质量、高标准的技术要素市场,使得各种成果在企业端能够汇聚。
最后再强调一点的是,创新不问出身,无论企业是大是小,无论企业是国营的还是民营的,应该在创新过程当中,都能有权享受到权利的公平,机会的公平以及规则公平。所以科技部进一步的强化服务支撑,为各类企业营造公平、公正创新的文化氛围,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、创新水平以及创新的贡献。
最后,我们在强调企业科技创新主体的时候,也要充分发挥高等院所和大学的作用,谢谢。